欢迎访问开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官方网站!
科普天地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普天地 > 内容
PM2.5知多少
时间:2025-04-02 16:33   作者:潘俊强   来源:   阅读:
       PM2.5是大众日常话题,也是媒体关注深耕的常见内容,那么PM2.5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了解下PM2.5的相关知识。PM2.5又叫可入肺颗粒物,指的是直径≤ 2.5微米的颗粒物。不要因为粒径小而轻视它,它可是集聚着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的,且穿透力极强,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干扰肺部气体交换。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巨大影响,对人类健康有极大损害。

       一、PM2.5对健康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等人预估我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在35万-50万人之间,PM2.5已成为健康的一大威胁。

       1、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PM2.5能随着呼吸运动进入体内,损伤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部分颗粒沉积到肺部,引发炎症,引起呼吸系统产生疾病。上呼吸道刺激、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成人慢性支气管炎等的发生率与PM2.5关系密切。
       2、导致心血管疾病
       PM2.5的浓度上升可以增加心肺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研究显示,PM2.5的浓度与居民的总死亡率及由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引发的死亡率呈现长期的正相关。
       3、影响肠胃道疾病
       PM2.5能随着我们的日常饮食进入消化道对胃肠道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暴露颗粒物会对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和消化道癌症等胃肠道疾病造成不良影响。
       4、诱发免疫系统异常
       PM2.5会诱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研究发现,PM2.5的吸入水平与抗双链DNA和细胞管型相关,能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风湿病的疾病活动。
       5、代谢综合征和癌症
       长期暴露在PM2.5环境中,会增加代谢综合征以及患癌症的风险。据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且PM2.5是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二、PM2.5的来源
       PM2.5的来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海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喷发排放的火山灰,森林大火等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引发雾霾。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PM2.5细颗粒物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三、如何减少PM2.5的吸入量
       1、使用有效防御PM2.5的口罩
       防御PM2.5最直接的方法是戴口罩,但普通棉纱和时尚口罩的阻挡作用不大。专家推荐N95和KN90两种型号的口罩。
       N95口罩可以阻断高达95%的PM2.5,但空气流通率较差,儿童和老人长时间佩戴可能会造成缺氧、眩晕。普通市民可佩戴空气流通率较好的KN90口罩,其PM2.5阻断率可达90%。
       2、使用能加湿的空气净化器
       室内的湿度会影响悬浮颗粒物的活动。增加空气的湿度,小分子颗粒物会与水分子相互黏附,形成大分子颗粒物,变重的大颗粒物会沉降,落在桌椅或地面上。建议购买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或加湿器。空气湿润后要及时抹去桌椅、地面上的落尘,其中可能伴有大量致病有毒物质。
       3、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
       雾霾天一般是PM2.5严重超标的天气,尽量“宅”在家里,必须外出时建议在早晨9:00日出升温、雾霾消散一些后出行。因为PM2.5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浮,地面的空气质量会有相对的改善。返回时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清理鼻腔,防止颗粒物对呼吸道及肺部造成伤害。
       4、日常饮食
       日常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等抗氧化食品来清理PM2.5携带的致癌物在体内形成的自由基;还可以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锌的食物,如肉蛋奶食物、贝类食物、新鲜的蔬果等来保护呼吸道粘膜、提高免疫力。
       从源头上降低PM2.5是根本的防治手段。我们倡导绿色理念,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用电、燃煤、燃油带来的颗粒物;提倡种植花草树木,不但可以吸收PM2.5,还能美化环境、陶冶心情,给生活增加靓丽色彩。
    无相关信息